1.有兴趣是前提:让数学学习脱离死记硬背的认知,可以多看一些数学名人小故事,玩一些数学小游戏,和同学互动学习等方法来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
2.端正学习态度:强化学生是数学学习主体的认识,要适当以技巧来引导学生,专心、积极、认真、预习复习等基本学习态度要从小学就树立起来
3.注重方法技巧:公式定律等基本概念要活学活用,分析并理解,积极思考并积极提问,注意总结解题规律,做到课堂知识查缺补漏
4.善于观察阅读:生活处处皆数学,细心观察并发现、思考,并做到多方面多渠道来学习数学,电视、网络、杂志等延伸自己的知识面
5.学会概括积累:及时总结解题规律,尤其是一些经典的典型题目,提高学习的效率和质量。善于对自己的知识漏洞进行纠错,及时总结原因
6.学会预习复习:预习提高学习针对性,预习难点即是课堂难点,并对预习中没有注意到的知识进行巩固;做好课堂复习和单元复习,学会做知识框架
开班形式:滚动式开班
学员评价:
1、创新教育-中小学冲刺班
2、京誉教育-全日制小初高
3、戴氏教育-小初高冲刺
4、金博教育-一对一
5、博众未来教育-全科辅导
6、精勤教育-补课辅导班
7、龙文教育-小初高培训
8、秦学教育-小初高百日培训
9、学好乐教育-培训机构
10、学大教育-文化课辅导
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,仅供大家参考
1.学大教育,成立于2001年,总部坐落于北京,历经20年发展已覆盖全国100多座城市,开设400多家学习中心,已拥有4千多骨干教师,辅导学生超过一百万。学大教育一直专注为学生提供个性化辅导。授课模式包括1对1辅导、小班组辅导在线辅导等。
2.教育理念:作为个性化教育倡导者,学大秉承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,制定和实施以学生为中心教学体系及模式,并在其基础上逐步延伸发展成为“个性化智能教育”。历经20年,学大不断探索多元发展,同步发力国际教育及在线教育,2019年发布全新“双螺旋”教育模式,将以科技赋能个性化教育全面开启智慧教育新时代。
3.“教研+”战略:教研+”战略是以个性化教育研究院为核心、以总公司教研资源管理中心为引领、以各分公司教研室为载体的教研升级战略。从“教研+教师”、“教研+课程”、“教研+平台”“教研+评估”四个层面指导学大的教学研究,全面保障学大、的教育教学质量。
4.学大教育是一家结合了优质的教育资源和先进的信息技术,专注于中国教育服务领域的高科技公司。总部设在北京,在上海、广州、天津、成都、武汉、杭州、太原、济南、哈尔滨、南京、重庆、沈阳、石家庄、深圳、长沙、大连、西安、郑州、南昌、长春、东莞、福州、青岛、兰州等30多个城市设立分公司,约130所1对1个性化学习中心。
教师要对设计课堂问题这一环节引起重视,课堂问题的设计既要有时效性,又要有创新性,同时问题的设置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。今天,小编给大家带来中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问技巧。
(1)把握好教材。通过对教材的认真钻研,理解编者的意图,弄清单元章节的构成及其地位,掌握训练的基本要求,从而能够脉络清晰地分出重点、难点,从教学目的出发,以重点为突破口,设计出恰当的问题。这样使好的问题既有利于揭示数学本质,又有利于学生养成思考的习惯。
(2)把握好学生。对学生的基础知识、行为习惯、学习态度、学习方法乃至班风班貌等有一个细致的了解,熟悉各方面的情况,这样设计的问题才能有的放矢,结合实际,学生才能适应,乐于接受。目的就是让好的问题不仅有利于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,同时也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。
(3)把握好课型。教师要善于根据不同课型,不同要求,不同的训练重点来设计问题,而不是千篇一律,从而达到因材施教。新授课上,教师要在新旧知识的衔接点设计问题,促使学生思索,探究新知识。练习课教师提的问题要有恰当的角度、幅度和坡度,复习课教师提的问题要有提纲挈领的功能,问题应从大处入手,让学生各抒己见,互相补充,便于形成知识网络。
2
提问要促使知识逐渐深化
学生对知识的认识掌握,总要经历一个由不懂到懂、由浅到深的认知过程,教师只有在关键时刻恰如其分的提问,才能加速深化过程。比如: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的内容时,教师用课件出示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,师问:这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?生:180度。师:把这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等分成两个三角形,每个三角形的内角和各是多少度?有学生立即回答:90度。师:怎么得的90度?生:180度的一半等于90度。
师:这样计算对吗?(课件演示等分成两个直角三角形的过程。)通过观察和思考,生:各是180度。师:说说你是怎样想的?师:画一个任意三角形,把三个角剪下来拼一拼,你能拼成什么角?这样由浅入深的引导提问,可以使学生茅塞顿开,思维顺畅,学生更清楚的知道三角形内角和都是180度,与三角形的大小、形状无关,这样深化知识的提问,步步入深,引人入胜,即启迪了学生智力又帮助学生找到解题的关键。
鼓励动手操作,促进发现
有些数学知识对于中小学生来说具有较强的抽象性,而中小学生生活经验少、想象力有限,只有通过动手操作来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,才能真正理解数学知识。
如,练习课上出示了这样一道题:“把一个长方形剪去一个角还剩几个角?”
学生不加思索地回答,还剩3个角。教师先不肯定,而是让他们拿出一张长方形的纸,想一想,剪一剪,看一看。之后再让学生说一说有什么发现。
生1:我把长方形沿对角线剪开,得到3个角。
生2:我把长方形的一端沿长边、另一端经过角的顶点剪开,得到了4个角。
生3:分别经过长方形的长和宽上的任意一点剪开,得到了 5个角 。
这道题看似简单,学生凭直觉就能回答,可是在动手操作中,他们脑、手、眼协同活动,才有了新的发现,进而激发了学生动手探究的欲望,提高了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,使学生获得了成功的喜悦。更可贵的是在动手操作中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,同时思维的层次也不断得到提升。
3
根据学生的兴趣设置课堂问题,激发学生学习的激情
新课标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以人为本,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,教师的教学设计要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。中小学数学是具有一定逻辑思维的,中小学生的身心正处于成长和发展阶段,思维和认识还没有被完全开发出来,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思维的发展,那么课堂问题在引导学生学习上就显得尤为重要了,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以学生的兴趣作为依据,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,引起学生思考和研究的激情[1]。
例如,在学习北师大版中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七章《认识方程》这一节课,我将根据中小学生的喜欢游戏的特点,组织学生进行猜数游戏,让学生在心里想一个数字,然后把心里的数乘以2,再加上10,最后说出算出的结果是多少,那么教师就能猜出你刚才想的数字是几。问学生老师是怎么猜到的,接下来我会引导学生把这个猜数的过程用方程的形式进行推理,那么就成功的将认识方程引入到课堂中来,解决了猜数的问题就是认识方程的过程,这就是这个问题的价值所在,有效的激发学生猜数的欲望,同时激发学生学习和思考的兴趣和激情。
温馨提示:为不影响您的学习和咨询,来校区前请先电话或微信咨询,方便我校安排相关的专业老师为您解答(也可点击下方预约试听)
信息已加密,请放心提交,提交后会有专业老师给您回电,请保持电话畅通。